1. 关于我们
  2. 网站导航
  3. 数据服务
    价格中心导航
    市场价格 企业价格 国际价格
    数据导航
    数据终端
    资讯订阅
    点我订阅——>资讯订阅
    隆众客服
    客服热线:400-658-1688
    客服QQ号:2305736941
    客服微信:hxpz20160930
    客服邮箱:service@oilchem.net
  4. 旧版
  5. English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关注 收藏

[隆众聚焦]:能耗双控短期阵痛化工行业,长期深远利好

发布时间:2021-10-15 10:38   来源:隆众资讯  责任编辑:陈晴

能耗双控主要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实施能耗双控行动。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随即国务院发布12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将“能耗双控制度”确立为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的最主要抓手。2021年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确定能耗双控三个五年的总目标,并强调能耗双控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年8月12日,发改委印刷《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多地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完成进度不佳,触发预警。随即以江浙滇为代表的省区为全年能耗双控目标,陆续针对高耗能企业有序进行限电、限产、提高电价等方式,促进能耗减排。但是恰逢国内市场煤炭涨价、风电水电等新能源资源缺量,国内其他省份如东三省、安徽等地因电力紧张,也被迫限电,近二十年罕见的“拉闸限电”潮席卷中国。

短期来看,能耗双控的限电限产等政策,导致超过60%的石化大宗商品或因供应缩紧、或因成本传导,价格大幅飙升,拉高国内工业生产成本,对国内工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成为中国“双碳”目标实现之路上的首次“阵痛”。

但是长期来看,能耗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关键支撑,节能和提高能效均有利于减少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动能源结构快速调整和高比例、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因此整体来看“能耗双控”对化工行业的利好影响更为深远。

首先,能耗双控被认为是升级版的供给侧改革。能耗双控给化工行业产能扩张提出了更高壁垒。尤其是未来“两高”项目新增量获批难度较大,且中小产能存在能耗强度不达标而关停的风险。经过能耗双控的供给侧改革后,预计未来“两高”项目产能过剩态势将明显改观,行业价值或有提升。

1.黄磷-磷酸落后产能过剩出清,供应结构良性调整。黄磷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17年以来受供给侧改革、环保趋严等影响,国内部分黄磷产能逐渐被淘汰,截止2021年我国黄磷产能约为136万吨,但是开工负荷仍不足60%,产能过剩依然存在。预计“能耗双控下”,未来黄磷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将继续,且难有新增产能,行业或将逐渐趋于平衡。黄磷下游热法磷酸目前为我国市场主流,产能占到磷酸总产能的72%左右,但其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湿法磷酸,与欧美国家截然相反缺乏竞争力。后期随着上游黄磷供需结构的调整和湿法磷酸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我国磷酸的结构也将逐步调整,未来湿法磷酸对热法磷酸的替代性会继续增强。

2.电石-PVC产能发展受限面临出清,行业迎来新生。电石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且行业集中度十分分散。2020年产能利用率为68.2%,近五年电石的产能和产量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行业集中度方面,目前电石行业集中度为18.2%。电石是单位生产能耗极高的化工品,也是能耗双控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能耗管控下,众多零散产能由于生产设备和单位能耗指标的限制而受到发展制约,龙头企业有望借此机会填补产能空缺,扩大领先优势。电石最大下游PVC近五年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行业饱和。能耗双控下,电石供应受限将制约占总产能80%左右的电石法PVC产能开工和新增产能投资,并且中长期来看电石法PVC或逐渐退出市场,国内PVC行业产能过剩出清,行业将迎来新生。

3.烧碱行业大批落后产能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加强。近年来,烧碱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85%的水平,行业集中度11.3%,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由于烧碱行业产能十分分散、集中度低,预计在能耗双控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中将会出清大批落后产能,且进入壁垒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望加强,供需改善,景气重现。

4.成品油过剩将缓解,盈利能力或提升。短期来看,能耗双控下柴油消费明显走强,而柴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工矿基建、发电等领域,由于近期电力紧张,柴油在发电方面的消费或有提升。长期来看,随着能耗双控下炼化产品结构的调整,预计国内成品油过剩态势将缓解,预计 成品油市场的盈利将会持续提升。

5.环氧丙烷中短期供需紧平衡。环氧丙烷下游有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及衍生物DMC、丙二醇醚等,广泛应用于家具、家电、汽车、建筑保温、涂料、新能源电池等;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高速发展,未来环氧丙烷需求有望大幅增长。供应方面,近五年环氧丙烷产能增幅不足3%,未来五年累计拟在建产能虽然超过400万吨/年,但是受项目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等影响,预计投产时间线将拉长,且受环保影响,氯醇法产能将陆续退出,因此预计中短期国内环氧丙烷行业将保持紧平衡。

6.涤纶长丝产业链进入大炼化的先天优势。目前全球涤纶在纤维中的使用比例接约55%,由于涤纶的成本优势以及使用性能不断改进,未来涤纶使用占比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CR6产能占比高达62%左右,但是龙头企业并没有停下继续扩张的脚步,持续布局涤纶长丝产能。规模装置的持续投产倒逼落后产能将不断被淘汰,而新投产装置以差异化直纺产能为主,大型龙头企业将凭借其规模和技术优势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涤纶长丝-PTA行业龙头为获取PX原料,可以对PX产能规模最大化,同时副产大量氢气以用于炼厂加氢裂化装置,进一步降低了成品油的收率,提高更高附加值更多化工原料(石脑油、轻烃等)的比例,符合国内石化结构转型和减碳要求,涤纶长丝产业链进入大炼化的先天优势。

其次,能耗双控是“能源结构调整”的直接抓手。双碳目标下我国最终要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核能为保障的未来清洁零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预计能耗双控的实施下,新能源及相关材料行业收益。

1.光伏发展效率逐年提升,上游化工原料需求走高

光伏是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政策推动行业高速发展,随着投资成本不断下降和发展效率逐年提升,中国光伏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广富市场最高年均新增装机达到287GW,2025年最高可到390GW。双碳目标下光伏的发展,将拉动其上游化工原材料的需求走高。

(1)EVA仍需依靠进口,未来2-3年持续景气。EVA是光伏胶膜的主要材料。受光伏产业链需求带动,2020年下半年EVA进入景气上行周期。据测算,2021-2025年光伏级EVA年均增幅19%。国内EVA进口依存度高达63%,据统计未来五年新增产能195万吨/年,但是以电缆料、发泡料为主,光伏级EVA仍需依靠进口,预计未来2-3年持续高景气。

(2)三氯氢硅供应持续紧缺,行业盈利潜力较大。三氯氢硅主要用来生产多晶硅和硅烷偶联剂,2021年我国有效产能56.6万吨,其中部分配套下游自用,可售光伏级产品仅有16.5万吨,仍需大量依靠进口。受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国内三氯氢硅价格大幅上涨,企业不含税毛利高达每吨万元。据统计,未来国内光伏级三氯氢硅的在建产能不足4万吨,随着下游光伏需求快速增长,光伏级三氯氢硅供应将持续紧缺,预计光伏级三氯氢硅产品价格将持续高位,行业盈利潜力较大。

(3)纯碱未来新增产能较少,下游光伏有望带动其需求走高。自2011年以来, 纯碱产能利用率基本稳定,且产能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向行业龙头集中。近五年的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85%左右。2020年纯碱行业集中度为37.9%。能耗双控下,预计未来纯碱新增产能较少,光伏行业快速发展下,光伏玻璃新增产能确定性强,将带动上游纯碱需求走高。

2.锂电池高速发展,上游材料进入景气期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行业高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迎来高景气。锂电池作为主流动力和储能电池,近五年全国平均销量增速超过22%。其中,动力电池基数且增速快,为锂电池需求带来了最大的增量。双碳及能耗双控目标下,预计锂电池将迎来爆发期,上游材料需求量有望大幅增长。

(1)电池级DMC供应短缺,集中度持续较高。DMC分为工业级和电池级,工业级可应用于涂料、医药中间体溶剂以及非光气法PC;电池级应用于碳酸铁锂电池中作为电解液溶剂。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赛道,锂离子电池的迅速发展将拉动DMC需求快增。中国是DMC的主要供应国,但是受提纯技术的限制,电池级DMC产能占比不足20%,仅有4-5家生产,未来扩能速度较慢且依旧集中。

(2)PVDF供给结构性稀缺。PVDF聚偏氟乙烯在锂电池的粘结剂、电解质、隔膜涂层、隔膜和电解质中广泛应用,另外也可作为光伏组件的保护膜。在全球新能源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锂电池对PVDF树脂的用量急剧增加,未来五年的需求增幅将在20%左右。受需求的拉动,国产PVDF将快速扩张,未来五年产能增速近30%,但是锂电池级别PVDF对于产品纯度、分子量要求更高,工艺更加复杂,存在一定壁垒,供应仍存结构性短缺。未来在需求持续旺盛,供给端结构性稀缺的情况下,行业盈利能将持续看好。

(3)六氟磷酸锂投资热潮再来,但供应缺口犹存。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中的主要锂盐品种。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六氟磷酸锂供应地,产能5.65万吨占比超过88%。受锂电池高速发展的影响以及上游原材料扩产速度不及需求增速,2021年9月六氟磷酸锂价格同比暴涨6倍,六氟磷酸锂也因此迎来投资热潮,产能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25年产能有望达到15万吨。结合2025年30万吨的需求预测,预计六氟磷酸锂的供应难解,期间行业景气将持续,价格也将持续处于高位。

(4)LiFSI进入产业化发展。LiFSI双氟磺酰亚胺里是一种热门的新型锂盐,目前主要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与六氟磷酸锂配比使用,也可单独作为电解质替代六氟磷酸锂。我国是LiFSI最大的生产国,产能6600吨,占全球产能的91%,未来仍有2.16万吨的规划产能,将继续主导LiFSI的生产。前期LiFSI价格过高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产能的扩张,LiFSI从55万元/吨的下滑至不足45万元/吨的价位,打破46万元/吨左右的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优势,为其进一步产业化创造条件。未来LiFSI市场仍是一片蓝海,若其作为添加剂,预计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13万吨;若其直接作为电解质替代六氟磷酸锂,则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到21万吨。

3.轻烃化工副产氢价值大幅提升,轻烃综合利用全球竞争力增强

轻烃化工在生产烯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氢气, 过去大部分PDH的富在经济性上几乎没有影响氢尾气一般都是进锅炉燃烧生产蒸汽,无其他经济价值。但是“双碳”政策下,轻烃化工的氢气在性质上属于蓝氢,排放意义上明显好于化石原料产生的灰氢。可预料的是国内未来成本低廉的“灰氢”煤制氢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国内化工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氢气来源,预计未来轻烃化工副产的氢气将从自用燃烧转为外销,且价格将会迎来重估,为轻烃化工项目带来新的赢利点。预计再碳中和情境下,市场将会重新认识到轻烃化工赛道突出的成长性。

第三,能耗双控目标下,产业急剧变革,绿色能源和高端化工成为全球竞争的科技前沿。在化工领域,高端化学品仍处在研发多、应用少的阶段,转化率低、产业化少,尤其是一些还未全面实现国产化的领域,如高端聚烯烃、弹性体、降解材料、功能膜、电子化学品等。

1.生物能源及化学材料潜力巨大。相较于传统石化产品,生物基产品包括生物燃料、化学品及材料等因具有碳减排、可再生、促发展等优势,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推崇。长期来看,生物基产业与部分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石化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将是大势所趋。从农林废弃物到废弃油脂,需要全产业链考虑,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性。生物质可以做成燃料组分生产生物航煤等交通运输燃料,也可以通过糖平台和生物质气化途径生产化学品,以及各种生物基树脂类、纤维类、橡胶类材料,未来可期。

2.循环化工大有可为。专家预计,2050年全球将产生120亿吨废弃塑料,未来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是重要发展趋势。另外,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问题也有一部分要通过化学或化工手段来解决。循环化工首先要在源头上进行变革,在聚合工艺上做变革,在生产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回收和加工利用的问题。

3.可降解材料迎来蓝海。2020年中国“限塑”升级为“禁塑”,并提出“双碳”工作目标,可降解材料无论从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还是合成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出发,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政策东风下顺势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受高成本以及技术壁垒较高的影响,可降解塑料仍处于推广阶段,目前国内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双碳”目标下加大限塑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大技术进步或政府补贴,尤其是通过政府补贴给予企业降价空间,在行业上游引发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价格、释放需求,实现良性循环。

总之,在能耗双控要求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双高”落后产能下,预计“双高”产能行业短期供应走紧价格走高,中长期落后产能淘汰、供需趋于平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价值将重现;而能耗双控和“双碳”的终极目标下,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化工材料以及其他生物质、可降解及循环化工材料行业需求将快速增长。

 

附:

隆众资讯数据监测600个石化大宗商品,近60个工作日有超过60%的石化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其中涨幅超过50%的商品10个。

近60工作日石化大宗商品价格排行榜TOP20(单位:元/吨)

2.png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从涨幅榜TOP20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品为源头类及近源头类石化商品,如黄磷及下游、兰炭、烧碱等典型的“两高”产业,当然也有部分产品为新能源相关及新材料类商品,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碳酸锂、电解液等锂电池原材料。


扫一扫石化资讯一手掌握

隆众资讯APP
隆众快讯APP
咨询/投诉电话:  400-658-1688 (服务时间: 工作日8:00-17:00)
免责声明:隆众资讯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隆众资讯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隆众资讯无关。本报告版权归隆众资讯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隆众资讯客户自身使用;本文为隆众资讯编辑,如需使用,请联系400-658-1688申请授权,未经隆众资讯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报告。隆众资讯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B2-20080117 / 隆众客服热线:400-658-1688(工作日-周一至周五08:00-17:00)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01665号-2

CopyRight ◎ 2011-2024 oilchem.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