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我们
  2. 网站导航
  3. 数据服务
    价格中心导航
    市场价格 企业价格 国际价格
    数据导航
    数据终端
    资讯订阅
    点我订阅——>资讯订阅
    隆众客服
    客服热线:400-658-1688
    客服QQ号:2305736941
    客服微信:hxpz20160930
    客服邮箱:service@oilchem.net
  4. 旧版
  5. English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关注 收藏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4年5月16日)

发布时间:2024-05-17 08:18   来源:商务部  责任编辑:李静雅

【何亚东】: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没有需要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

下面请提问。

 

【深圳卫视记者】:近一段时期,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称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冲击国际市场。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所谓的“产能过剩”? 

 

【何亚东】:所谓“产能过剩论”有悖常理和常识,毫无道理、完全站不住脚。对产能问题要尊重规律和事实,客观、全面、长远地看。

从市场经济原理看。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供需问题要从全球看,不能只看一国。当今世界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贴上“过剩”标签。

从国际贸易实践看。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美国所生产的芯片约80%都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约80%、50%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客机也是大量出口;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仅120万辆、占产量的12.7%。难道美欧日的出口就是合理的,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就是过剩的吗?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同时,新能源领域技术产品更新迭代加快,还将不断创造新需求。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快速成长的阶段,相关产能非但没有过剩,反而是相对不足的。谢谢。

 

 【总台国广记者】:4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达8%,比3月明显提升,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对今后外贸形势有何预判?

 

 【何亚东】:总的来看,4月份中国外贸表现符合预期。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规模看,进出口为历史同期新高。4月进出口3.64万亿元人民币,比3月增加800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8%、5.1%和12.2%。

二是从市场看,传统、新兴市场均呈增长态势。4月,受库存消化、需求恢复等因素带动,中国对传统市场进出口由降转增,其中,对欧盟增长3.3%,对美国增长6.2%。同时,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别增长14.4%、9%,均高于整体。

三是从行业看,机电产品贡献主要增量。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10.4%,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速5.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回暖,带动上游集成电路进口增长20.4%。

当前,全球贸易整体延续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缓慢复苏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外贸企业发展的信心。商务部近期调研显示,重点外贸企业新签订单连续4个月好转,超八成广交会参展企业在手订单金额持平或增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风险挑战,特别是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面对这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同时,有针对性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谢谢。

 

 【CGTN记者】:刚才,你提到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海外被指责为依靠补贴大量出口。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您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何亚东】: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不是政府补出来的。

中国企业是靠长期努力脱颖而出的。从20多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就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产业布局,通过激烈市场竞争,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优势,包括技术创新优势、产供链优势、市场生态优势。中国新能源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通过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不断涌现出优质企业和产品。

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的。产业补贴政策源于美欧,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引导性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始终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原则,只要在华经营的企业都可以平等享受。中国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给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全球是贡献,不是威胁。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推动了绿色低碳进程,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绿色、数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并不断催生新的技术,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质量好、功能强,深受消费者青睐。中国新能源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让消费者更可负担,也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低于欧洲本土同类车型,但仍比国内售价高一到两倍,利润可观,根本不存在倾销。总的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转型、有力促进了全球技术和产业进步、有力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福祉。谢谢。
 

 

【东南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何亚东】:加强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知》聚焦打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堵点,以县城和乡镇为重点,改造提升家电家具回收网络,补齐县域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和服务短板。

一是完善中转设施。改造建设县域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中转、集散站点,有效提升县域再生资源集聚和中转能力。二是拓展服务功能。支持乡镇商贸中心等商业网点提供废旧家电回收、二手家电经销、维修等生活服务。三是延伸回收网络。支持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配备再生资源回收车辆,推广“以车代库”等灵活回收模式,扩大覆盖范围。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指导各地方抓好《通知》落实,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有观点认为,美欧提出所谓的“产能过剩”,实际反映的是相关国家的焦虑。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何亚东】: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本质上是相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此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是“双标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新伎俩。这样的做法不仅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反而会绊倒自己,还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转型。

炒作“产能过剩”反而会造成过剩。一些国家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出口、投资合作设限,实际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全球市场的人为干预和割裂,必将破坏新能源产供链,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通过“扣帽子”“贴标签”搞限制,只会妨碍合作,最后也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

推行绿色“双标”反而会破坏气变合作。欧美一手高举应对气变的大旗,一手挥舞绿色保护主义的大棒;一边要求中国为应对气变承担更大责任,一边阻碍中国绿色产品自由流动。这是典型的“双标”。中国新能源产业致力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质产品,为世界各国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谈气变合作就不能搞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气变合作。

中方坚定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相关国家应立即停止以“产能过剩”为名打压限制中国新能源等产业的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有力措施,捍卫自身正当权益。同时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谢谢。
 

 

【路透社记者】:在此前的中美-贸易争端期间,中国通常会在美国宣布后数小时宣布报复措施。但此次中国周二晚间只表示将“捍卫自身权益”,尚未宣布具体措施。请问这样的变化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考量吗?中国是否担心被外界视为软弱?另外,中国对欧盟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联合征收关税的预期有何应对或准备?

 

 【何亚东】:关于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中方对于美国单边关税措施的立场是一贯的。对近期美方肆意提高对华301关税的错误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并已严正交涉。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谢谢。
 

 

【彭博社记者】:对美方最新宣布的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关税,中方是否会采取反制措施?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何亚东】:关于你提到的问题,刚才我已经做了回应。谢谢。


扫一扫石化资讯一手掌握

隆众资讯APP
隆众快讯APP
咨询/投诉电话:  400-658-1688 (服务时间: 工作日8:00-17:00)
免责声明:隆众资讯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隆众资讯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隆众资讯无关。本报告版权归隆众资讯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隆众资讯客户自身使用;本文为隆众资讯编辑,如需使用,请联系400-658-1688申请授权,未经隆众资讯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报告。隆众资讯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B2-20080117 / 隆众客服热线:400-658-1688(工作日-周一至周五08:00-17:00)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01665号-2

CopyRight ◎ 2011-2024 oilchem.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