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中国乙烯进口呈“W”走势。2018-2020年,我国乙烯的进口量逐年下滑,最低至198万吨/年,一部分装置集中投产,但是没有完全配套下游,使得国内乙烯流通量增加,对进口的需求下降。进入2021年,随着我国乙烯产能的释放,虽中国市场扩张明显,但多为一体化装置配套下游,乙烯流通量增加不及预期,下游非一体化装置的外采需求缺口没有被弥补,只能还是依托于进口,从而导致进口量的增加。来到2023年,伴随着乙烯法PVC装置的集中投产,我国乙烯进口量上涨至213万吨/年左右。
2023年中国乙烯进口主要来自韩国、美国和日本,其中,韩国仍是占比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比44.58%。与往年相比,韩国在中国乙烯主要进口来源国中的占比下降了约15%,主要是来自美国的乙烯货物挤占了部分市场配额。不过,通过对比往年进口来源国数据分析,2023年下半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出口至中国的乙烯货物也在不断增加。
进入2024年,在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航线中断已将费率推至创纪录水平的背景下,全球化学品贸易中的运费价格还在不断上涨。美亚套利窗口长期保持关闭,但中国内地市场在乙烯法PVC行业集中扩能的需求带动之下,对进口的需求量保持强劲,为弥补供应原料的缺口,上半年,东南亚与东北亚的贸易量开始提升。
如图所示,以海关数据统计为准,2023-2024年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乙烯出口至中国的乙烯分别在1.98万吨和10.32万吨。其中,马来西亚出口至中国的乙烯数量环比2021-2022年上涨2848.57%。Pengerang的130万吨/年石脑油裂解装置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实现完全投产,受其配套的乙二醇装置开工负荷较低影响,预计该厂乙烯或持续外销。
2023-2024年东南亚各国家供需差预估
国别 |
2023年 |
2024年 |
印度尼西亚 |
-101 |
-101 |
马来西亚 |
38 |
38 |
菲律宾 |
-9 |
-9 |
新加坡 |
-48 |
-51 |
泰国 |
9 |
9 |
越南 |
0 |
0 |
通过对比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新增产能以及配套下游来看,预计进入2024年之后,马来西亚当地供需差货持续保持在30-40万吨左右(全部配套下游满开),而新加坡当地或长期保持在供需平衡的状态,预计2025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出现增加。对中国市场来看,预计进口来源国中,韩国的占比将进一步下降。不过,就现阶段碳二产业链整体利润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来看,裂解装置与配套下游均难进入满产状态,预计马来西亚当地实际的富余量在10-15万吨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东南亚的乙烯贸易量将稳步提升,在中国内地市场消费量逐步增加之下,提前布局海外市场也成为当下抓住行业发展不可多得的机会。借此时机,隆众资讯于8月5-10日组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烯烃生产工厂、贸易商等企业调研,欢迎国内生产及贸易企业带着资料去海外拓宽原料采购渠道,高端精品小团走访,欢迎报名咨询。